Page 79 - 理化检验-化学分册2025年第三期
P. 79
关文碧,等:聚酰胺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测定广东省水源水中8种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
机;YP2001B型电子天平;Milli-Q100型纯水仪;30 mL 腈和碳酸氢铵均为色谱纯;聚酰胺(100~200目,即
固相萃取空柱;定量滤纸;有机尼龙66 (nylon)针式 粒径为0. 075~0. 15 mm);试验用水为超纯水。
过滤器;聚醚砜(PES)针式过滤器和聚偏二氟乙烯 1. 2 仪器工作条件
(PVDF)针式过滤器(直径13 mm,孔径0. 22 µm); 1. 2. 1 色谱条件
聚四氟乙烯(PTFE)针式过滤器(直径13 mm,孔径 Acquity UPLC BEH C 18 色谱柱(50 mm×2. 1 mm,
0. 45 µm)。 1. 7 µm);柱温 25 ℃; 进样量 5 µL;流量0. 2 mL · min ;
-1
-1
混合标准储备溶液:1 000 mg · L ,分别称取 流动相 A为0. 1 mmol · L 碳酸氢铵溶液,B为甲醇。
-1
8种BPs标准品各10 mg,用少量乙腈溶解,转移到 梯度洗脱程序:0~1. 0 min,B为40%;1. 0~6. 5 min,B
10 mL容量瓶中,用乙腈定容,再转移至20 mL棕色 由40%升至95%;6. 5~7. 0 min,B由95%降至40%,
储液瓶中,于-18 ℃冰箱中保存。使用时,用甲醇 保持2. 0 min。
稀释至所需质量浓度。同法制备单标准储备溶液。 1. 2. 2 质谱条件
-
-1
0. 1 mmol · L 碳酸氢铵溶液:准确称取7. 9 mg 电喷雾离子(ESI)源,负离子(ESI )模式;离子
碳酸氢铵置于 1 L流动相瓶中,加入 1 L蒸馏水溶 源温度150 ℃; 毛细管电压3. 0 kV;脱溶剂气温度
-1
解,再加入1 mL甲醇,过0. 22 μm水系滤膜后超声 500 ℃;脱溶剂气流量 1 000 L · h ;多反应监测
10 min,备用。 (MRM)模式,离子对采集时间段 3~8 min。其他质
8种BPs标准品的纯度均不小于99%;甲醇、乙 谱参数见表1,其中“*”代表定量离子。
表1 质谱参数
Tab. 1 MS parameters
化合物 保留时间/min 母离子质荷比(m/z) 子离子m/z 去簇电压/V 碰撞能量/eV
*
BPF 3. 30 199. 05 92. 97 ,199. 55 54 22,20
*
BPE 4. 13 213. 06 197. 96 ,118. 99 50 18,26
*
BPA 4. 68 227. 07 212. 04 ,132. 98 46 18,26
*
BPB 5. 30 241. 07 212. 00 ,226. 05 50 18,18
*
BPAF 5. 63 335. 02 265. 01 ,197. 03 48 22,38
*
BPAP 5. 65 289. 10 274. 03 ,195. 07 54 22,24
*
BPC 5. 68 255. 08 240. 01 ,147. 03 58 20,28
*
BPZ 5. 94 267. 12 173. 03 ,223. 17 66 26,32
1. 3 试验方法 下,0. 1 mg · L 混合标准溶液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和
-1
水样经定量滤纸过滤。称取1. 00 g聚酰胺于固 MRM色谱图见图1。
相萃取空柱中,上下装上筛板。将500 mL过滤后的
水样过柱,控制液体流量为1滴 ·s ,待水样全部流
-1
出固相萃取柱,抽滤30 min。再加入6 mL甲醇洗脱,
收集洗脱液,取1 mL洗脱液经0. 22 µm nylon针式过
滤器过滤至进样小瓶,按照仪器工作条件测定。
2 结果与讨论
2. 1 流动相的选择
-1
试验固定 0. 1 mmol · L 碳酸氢铵溶液为水
相,选择甲醇和乙腈作为有机相进行优化。结果显
示:使用乙腈作为有机相时,BPs峰形较差,均出现
拖尾现象;使用甲醇作为有机相时,BPs峰形较好,
图 1 混合标准溶液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和 MRM 色谱图
响应值较高。因此,试验选择0. 1 mmol · L -1 碳酸氢 Fig. 1 Total ion chromatogram and MRM chromatograms of the
铵溶液-甲醇体系作为流动相。在优化的色谱条件 mixed standard solution
• 313 •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