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6 - 理化检验-化学分册2024年第十二期
P. 66
郑耀林,等:顶空气相色谱-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三甲胺的含量
2. 3 分流比的选择 结果显示,三甲胺的保留时间随分流比的增大
分流比是影响三甲胺峰形和分离度的关键因 而缩短,在分流比不大于20∶1时出现了平顶峰或圆
素,试验考察了分流比分别为 5∶1、10∶1、20∶1、 顶峰,这可能与大量三甲胺在进样口未被分流而进
40∶1、60∶1、80∶1、100∶1时对三甲胺出峰情况的影 入质谱检测器造成的过载现象有关。统计了三甲胺
响,结果如图6所示。 在不同分流比下的色谱峰特征参数,如表2所示。
图 6 不同分流比下三甲胺的色谱图
Fig. 6 Chromatograms of trimethylamine at different split ratios
表2 不同分流比下三甲胺的色谱峰参数 试验选择的平衡温度为45 ℃。
Tab. 2 Chromatographic peak parameters of 试验考察了在平衡温度45 ℃下平衡不同时间时
trimethylamine at different split ratios 三甲胺的相对强度,结果如图7所示。
分流比 峰面积 峰高 半峰宽/min 峰形
5∶1 143 814 26 501 0. 081 平顶峰
10∶1 170 795 32 361 0. 085 平顶峰
20∶1 104 125 32 727 0. 051 圆顶峰
40∶1 48 423 30 724 0. 025 尖峰
60∶1 29 169 23 782 0. 017 尖峰
80∶1 24 662 21 629 0. 017 尖峰
100∶1 19 585 17 415 0. 017 尖峰
结果显示:当分流比不小于40∶1时,三甲胺峰 图 7 不同平衡时间下三甲胺的相对强度
形均为对称尖峰,但是其峰面积和峰高均随着分流 Fig. 7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trimethylamine at different
equilibrium time
比增大而减小。考虑到分流比在40∶1时三甲胺的
结果显示:在45 ℃下平衡20 min时,三甲胺的
半峰宽相对较宽,容易产生干扰,试验选择的分流比
为60∶1。 相对强度仅为66. 13%,6次平行测定所得相对强度
2. 4 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的选择 的RSD为24%,重现性较差,无法满足准确定量要
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是影响检测效率和能耗 求;当平衡时间延长至30 min时, 三甲胺的相对强度
的重要因素,试验考察了三甲胺在不同平衡温度下 提升至96. 52%,RSD(n=6)为1. 4%,重现性大幅
(40,45,50,55,60 ℃)的响应强度。结果显示,随 度提高;当平衡时间延长至40 min时, 三甲胺的相对
着平衡温度的升高,质谱响应强度随之增大,说明更 强度为99. 65%,RSD(n=6)为1. 8%,表明气液两
多的三甲胺气体从液相溢出至气相。但是,过高的 相已达到平衡。综合考虑检测效率、能耗以及结果
平衡温度可能引起目标物的分解和氧化,还可能使 的重现性,试验选择的平衡时间为40 min。
顶空瓶内压力过高并引发系统漏气。考虑到平衡温 2. 5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
度为45 ℃时质谱响应强度相对40 ℃时的显著提升, 取三甲胺标准溶液系列各 2. 0 mL,分别置于
• 1260 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