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2 - 理化检验-化学分册2025年第三期
P. 92
张 庸,等:不同加热方式测定铝及铝合金中氢的差异性初步探讨
出”的传统观点,还对铝中氢的结合能以及扩散系数 020031a以及AlSi合金样品, 加工好的样品直接上机
进行了汇总,以供借鉴;考虑到热脱附法在日本应用 分析;而脉冲加热过的球状样品,置于丙酮中清洗,
较为成熟,而国内报道较少的现状,对其应用进行了 晾干后上机测试(加热温度 25~600 ℃,升温速率
简要介绍,并对灵敏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。 100 ℃ · h −1 )。
1 试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
1. 1 仪器与试剂 2. 1 文献测试结果对比
LECO RHEN602 型氢分析仪,包括脉冲加热 将文献[4-6]的测试数据进行汇总,测试样品
炉、分子筛以及热导检测器等;JSL JTF-20A型氢 涵盖实际样品及标准物质,方法涉及脉冲法、高频
分析仪,包括电阻加热炉、自动采样系统、气相分 法(石墨坩埚、石英坩埚)以及真空法等,具体信息
离系统以及热导检测器等;CA6140A型普通车床, 详见表 1。其中,“*”表示测试数据采用的单位为
−1
3
C6132型普通车床;RHEN602型专用石墨坩埚(外 n·cm ·(100 g) ,是俄罗斯文献的单位,尚无法明
径 20. 8 mm,内径 13 mm)。 确该单位的准确含义。
铝中氢标准物质GBW(E)020030[认定值 (0. 19± 由表 1 可知:1~4 号样品采用脉冲法(石墨坩
− 1
0. 04)μg ·g ,7B04,Al-Zn-Mg-Cu]、GBW(E) 埚)得到的二次氢测定值与一次氢测定值相当;
−1
020030a[认定值 (0. 24±0. 06) μg·g ,7B04,Al-Zn- 5号样品采用高频法(石墨坩埚)得到的二次氢测定
−1
Mg-Cu]、GBW(E)020031a[认定值(0. 25±0. 05) μg·g , 值仍与一次氢测定值相当;6号样品采用的高频法
2D70,Al-Zn-Mg-Fe-Ni);丙酮为分析纯。 (石英坩埚),不涉及石墨坩埚,氢释放结果几乎归
1. 2 试验方法 零。因此,文献[5]认为,二次氢是由石墨坩埚释放
脉冲法测试:采用CA6140A型普通车床精细加 的氢。但是相关作者的前期试验表明 ,坩埚空白
[4]
工AlSi合金样品,加工好的样品直接上机分析,加 值在 0. 01~0. 04 μg · g − 1 内,与 1~4 号样品二次氢
工剩余试料以及部分脉冲分析后的球状样品快递至 测定值(0. 11~0. 21 μg · g − 1 )不符,同时该作者强
热脱附分析实验室。 调空白需要严格控制,甚至需要单次扣空白,另外该
热脱附法测试:采用C6132型普通车床精细加 观点似乎不能解释为何一次氢分析不受石墨坩埚的
工 GBW(E)020030、GBW(E)020030a、GBW(E) 影响。
表1 文献测试数据汇总
Tab. 1 Summary of testing data in literature
一次加热 二次加热
序号 样品编号 参考文献
测试方法 一次氢测定值w/(μg·g −1 ) 测试方法 二次氢测定值w/(μg·g −1 )
1 标准样品2D-70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17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18 [4]
2 ZL114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10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11 [4]
3 ZL105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11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17 [4]
4 GBW(E)020031a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20 脉冲法(石墨坩埚) 0. 21 [5]
5 GBW(E)020031a 高频法(石墨坩埚) 0. 19 高频法(石墨坩埚) 0. 20 [5]
6 GBW(E)020031a 高频法(石英坩埚) 0. 17 高频法(石英坩埚) 0. 03 [5]
7 * D16合金 真空法 0. 35 [6]
8 * D16合金 高频法(石墨坩埚) 0. 307 高频法(石墨坩埚) 0. 03 [6]
9 * D16合金 高频法(石墨坩埚) 0. 307 真空法 0. 166 [6]
文献[6]测试结果显示:8号样品采用高频法(石 初始浓度水平、活化能、扩散常数的氢释放数学模
墨坩埚),二次氢结果几乎归零,与5号样品所得测 型 [13] ,结果表明,铝合金中易扩散氢占比与合金成分
定结果显著不同;9号样品采用真空法再次加热高频 相关,一般约占50%左右,高频法加热时间相对过
法(石墨坩埚)加热过的样品,仍旧有明显数量的氢 短,仅可保证易扩散氢及部分固定氢的释放,真空法
释放。针对“二次氢”现象,构建了包含温度变化、 加热时间长达40 min,可保证氢的完全释放,9号样
• 326 •

